助力中小微企业,深圳为什么这么拼?
2022-07-15 18:10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助力中小微企业,深圳为什么这么拼?

评论员 李跃

深圳一家企业的社保账户最近收到了一笔38万多元的款项。“不用我们申请,也不用提交材料,社保局就把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发到公司的账户上了。”企业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地说。

这是深圳日前推出的《关于扎实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若干措施》催生的一个场景。

该若干措施包含6方面共“30条”硬措施助力经济发展,被称为“稳增长30条”。而在此之前,今年上半年,深圳已接连出台“助企纾困30条”“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促消费30条”“工业经济30条”。

刚刚出台的,是第五个“30条”,可见深圳为稳住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基本盘有多拼。

第五个“30条”,可以看成是对第四个“30条”的延伸与深化。而从具体举措来看,本轮政策有一个突出特征,那就是,特别强调解决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遇到的问题。

中小微企业往往处于经济循环末梢,疫情以来普遍面临营收和资金两大难关。“稳增长30条”有针对性地对此进行集中发力。

比如,该若干措施提出,实施“首贷户”贷款贴息,实施“银行减免+政府贴息”。它指的是对2022年6月至12月从深圳辖内商业银行首次获得贷款的企业,给予2%的贴息补助,单户企业贴息金额最高20万元。

在当前经济环境中,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首贷是非常难的。也因此,这样的“贴息”显得非常贴心,可以帮助大批中小企业减负。

再比如,该若干措施提出,落实国家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政策,工会经费等其他公共性经费参照执行。扩大联合体投标和大企业分包,在货物、服务采购项目中,对联合协议或分包协议约定小微企业合同金额占比30%以上的,其报价扣除比例由2%—3%提高至4%—6%,用扣除后的价格参加评审。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在政府采购这一块,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而今,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某种程度上也是间接为中小企业‘输血“,使其尽快恢复生机。

当然,更令人关注的是,“稳增长30条”提出,推动留抵退税“直达快享”——符合条件的7个行业企业,自2022年7月纳税申报期起申请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

这是一种真金白银的实打实的扶持,将极大改善企业的现金流。

此外,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2年6—11月期间欠费不停水、不停电、不停气,免收在此期间产生的欠费滞纳金。大力整治城中村水电气加价行为,加快相关立法工作,为查处城中村水电气违规加价行为提供执法依据。将2022年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

……

所有这些,都致力于让深圳的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保持应有的活力。

那么,深圳为什么如此看重中小微企业,对中小微企业或者具体说对中小微民营企业如此“友好“?

这是因为,深圳深知,它是城市的活力之源。

事实上,很少有哪个城市的发展像深圳这样,与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深圳名企,无论是老牌企业还是新兴企业,无论是“巨无霸”还是“小而美”,它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民营企业。一部城市发展史,也就是一部民企成长史。

民营企业已成为深圳自主创新最活跃的群体之一。目前,深圳73%的授权发明专利、80%以上的创新载体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1%的中国驰名商标、93%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以及96%的广东省名牌产品都来自民营企业。当然,绝大多数研发人才也来自民营企业。

世界级的优秀民营企业在深圳闪耀崛起,映衬了深圳富有活力的经济底色。但是,如果你去认真溯源的话,会发现,那些大名鼎鼎的巨无霸民企,都是从小微企业开始起步的。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深圳是一个离“老板”最近的地方。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深圳共有市场主体380万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包括139万家个体工商户和241万家企业。

在深圳,如果你想新创业办企业,或者当个体工商户,不必出门,在家“刷脸”就能搞掂注册事宜——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通过微信“工商电子营业执照”或支付宝“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完成“刷脸”授权验证后,在“企业登记地”一栏选择“深圳”,就可随时领取电子营业执照,并可在线查看、出示、下载、打印、验证,免去到注册大厅办理之苦。

这样一种对市场、对民众创造力的尊重,最终形成了城市一流的营商环境。

这也就不难理解,深圳为什么会在短短半年多一点的时间里,接连出台五个“30条”,以促进经济强劲增长。从这样的”五连发“里,人们听到了经济活力奔涌不息的声音。

谁能说,在足不出户而得以注册成为“老板”的人那里,在“秒批”落户的大学生手中,在受惠于这样的“稳增长30条”的中小微企业中,未来不会产生新的巨无霸企业,诞生新的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呢?

[编辑:黄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