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文博之音,点燃示范之路
2022-12-30 09:37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铿锵文博之音,点燃示范之路

评论员 晋玉东

12月28日,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开幕,精彩纷呈的文创产品和文化创意为市民带来一场饕餮文化盛宴。

据悉,本届文博会采取线下为主、线上同步的方式,主会场设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共6个展馆12万平方米,全市各区还设立65个分会场,目前已陆续开展展览展示与交易活动。另设的“云上文博会”线上国际馆,吸引了来自全球的30个国家和地区、300家境外文化机构和企业云上参展,来自法国、德国、巴基斯坦等108个国家和地区1万余名境外采购商注册线上观展采购。

文化铸魂,率先示范。在我国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深圳于2003年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立市”战略,并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和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决定从2004年开始举办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自此扎根深圳。十八年来,备受万众瞩目的文博会,用先锋精神与开放品质勾勒出文化与经济同向并进的美好图景,中国文化也在“展”“城”互动的融合创新中从专业展台走向世界舞台。作为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文博会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让世界看到了深圳这座新兴国际化都市在时代浪潮中的精彩蜕变。

作为文博会的落户城市和举办城市,深圳受益于此的带动效应,其文化产业发展成绩颇丰。据媒体报道,目前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突破2500亿元,占全市GDP8%,法人单位数超过1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尤其是在2021年,深圳文化产业发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被列入首批10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的10个城市之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这为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文博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领航器、文化事业发展的助推器、文创工作的展示台,引领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新方向。深圳要进一步立足自身优势,对标国际先进一流,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筑牢发展根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无论是文艺作品、文化创意,还是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一定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新时代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引领示范的效应。阔步新征程,深圳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这一作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根本宗旨,努力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文化产品的需求变成现实。

二是要强化设计创新,推进文化产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为国内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深圳在推动包括创意设计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亮点频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的根脉,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中国文创实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意设计是文创产品的灵魂,必须持续推进文创产品设计创新,注重价值引领、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全球视野,擦亮“创意十二月”、“深圳设计周”等“深圳设计”品牌,持续推进文创产品设计创新、文化产业发展创新。

三是要加大改革力度,推进文创事业体制机制探索创新。历史和实践深刻表明,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深圳要抓住改革这个“牛鼻子”,用好用足特区立法权,结合当下文化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线上化转变的趋势,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和保障机制,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进一步优化调整政策结构,突出自主创新和市场主体培育,构建更加完备的文创产业制度保障体系,让深圳文化产业的体制机制改革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

四是要重视文创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培育使用力度。自古以来,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近年来,深圳市以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作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奋力开创新时代人才工作新局面。最新数据显示,深圳全市共有全职院士86人,高层次人才2.2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9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超662万人。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必须重视人才、发掘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持续改革、不断创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推进文创产业发展的各类人才。

五是要善于学习借鉴,借鉴先进文创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借鉴是推进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法宝,也是做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奋进新时代,要继续保持开放心态,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丰富产业文化、创意文化多样性,加快建设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创意空间,形成有利于创意的社会、文化和地理氛围。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善于借鉴国际文化产业先进理念,对标国际文创一流水平,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持续推动文化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向国际化高水平迈进。

[编辑:梁煖 周锦春] [责任编辑:郑晓鹏]